
人生開闊心境要有“六想遠” |
宋朝詩人黃庭堅說過:“人生正自無閑暇,忙里偷閑得幾回?”這就告訴人們人生是忙碌的,所以要學會忙里偷閑。忙里假閑即符合張馳之道,也符合自然規律。
人活著不容易,要活的高尚、活的有品位、活的與眾不同、活的超凡脫俗就更難。人能生下來,本來就是幸運的。千萬別把美好的生命浪費在等待上,把握現在,享受現在,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人生中應值得追求的是快樂和幸福。
人生數十載,分割開來,不過是幾個十年而已,而人世間的浮浮沉沉,悲悲歡歡就在這百年人生中旋轉、變換,然后成為人生的風景,定格在人生路上的某一刻,不再前進。
走過的是人生,看過的是云煙,嘗過的是苦辣,回味的是甘甜,經歷的是滄桑,成就的是尊嚴。苦辣酸甜感慨萬千,踏上人生路,與世無爭、你就傷不到元氣;萬事不憂、你就心底清涼;煩事不思、你就神合氣暢;遇事不貪、你才能富貴安康。
有開闊心境的人,不要過河就拆橋。
人在社會里,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貴人,無論是自己的貴人還是作為他人的貴人,都得注意這個問題。有些人在得到他人幫助之后,當時還是口口聲聲“滴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可是,一轉身便露出了過河拆橋的面目。將幫助過自己的人拋之腦后,甚至有些人還顯示出健忘癥來。
可一旦又遇到困難需要再次求助時,就沒有多少人再愿意幫助他了,甚至有些人在某個圈子里是出了名的過河拆橋的角色。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他自個還自以為是沾沾自喜這點小聰明,以為別人還沒有識破他這點小把戲。
過河拆橋之人,幾乎沒有什么老朋友,都是新朋友。他們經常更換生活和朋友,他們基本上都不喜歡談及自己過去的朋友和同事,甚至害怕別人認識他之前的人或者曾經的朋友。從個人生涯長遠規劃來看,切勿過河拆橋,自斷后路,以免悔不該當初卻找尋不到后悔之藥,來醫治內心的不安和前景。
目光短淺的人總是“過河拆橋忘恩負義”,危機時到處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之時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為。這種人最被人鄙視,“過河拆橋忘恩負義”讓朋友傷心,“過河拆橋忘恩負義”只能得益于一時,卻會永遠失信于人。
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利益,但對他人的利益也必須尊重。儒家講忠恕之道,講君子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小人則不講這個,他們只講己欲,不管他人感受。還有一些高明的小人,他們表面上偽裝成君子,也講仁義道德,但實際的行為卻與小人沒本質區別,這種偽君子,是更危險的小人,或者說是高級小人。
有開闊心境的人,不要忘恩又負義。
人立世做人,都不是從娘胎里自己帶來,也不是官宦世襲,商賈繼承。個人那點本事,都是他人教的,自己學的,沒有師長傳道授業解惑,哪能成為有用之材?
對事不斤斤計較,遇到別人傷害不記恨,得到別人救助圖報答。與厚道人相處,無須心靈設防,不用察言觀色,活得輕松自然。
寬厚待人以心換心,擁有好人緣。如果一個人老是愛說瞎話,對待家人和朋友不是以誠相待,那么一旦大家揭穿他的真面目,今后他周圍的人又有誰
相信他說的、做的是真的呢?這種人不僅不聰明,而且非常庸俗和愚蠢。寬和待人不僅是修養,也決定著個人的幸福。
有著廣闊心胸的人,可以容納他人,可以坦然地接受他人的意見。厚道的人會體諒別人的難處,諒解別人的錯處,關注別人的長處,相信以自己的真誠能換來他人的真誠。
因此,應是“師、天、地、君、親”,師為首尊。也許世事變遷,志向轉移,但不能自以為是,夜郎自大。父母的養育之恩切記心頭,時刻銘刻在心,孝敬之情要做得周到全面,兄弟姐妹不能斤斤計較,各人盡各人的孝心。
有的人提起說得冠冕堂皇,其實,父母活著時待好是最好的孝敬,這樣為后輩樹立楷模,讓這美德世代相傳。總而言之,人各有志,但不許忘本,忘恩負義之心不可有。朋友之恩要牢記在懷,知恩圖報是硬道理。俗話說,一條籬笆九根樁,一個好漢九人幫,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對每個人來說,如果沒有一顆寬厚包容、欣賞別人的心,就不會開心,也不會幸福。有人說,諷刺如梨子發臭,是因為里面爛了。人們在浮躁、脆弱、狹隘、偏激的心理作用下就會變得愛諷刺他人,待人刻薄。那些宅心仁厚的人,有一種大家風范,因為多了一點兒寬容,少了一些褊狹,心平氣和,故而會更幸福。
有開闊心境的人,不要糾纏又不休。
糾纏過去沒有絲毫作用,曾經的失落、貧窮、痛苦又怎么樣,轉看成為過去,何必要把昨天的不愉快當成今天生活的負擔,你要做的就是盡情享受今天的擁有。因此,不要去做如果還有如果這樣的假想。真實的活在當下最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端起放不下,當然也不能把自己看得卑微,活得沒有尊嚴。
漫漫人生路都要走過,每個人都有愛過,恨過,歡笑過,哭泣過,體味過,徹悟過----細細想來,大凡經歷了生活的風風雨雨,嘗遍了人間的酸甜苦辣的人,會對生活抱以理智、平靜從容的態度,“寵辱不驚,任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看天上云卷云舒。”這樣活著,才算真活出了人生的坦蕩豁達和一分悠閑的灑脫。
當走過漫長的歲月春秋,生活積淀下來的只剩下刻滿傷痕的累累記憶時;當日夜為生活所忙,為情感所累,走過一段路程,駐足回首而望時,人總是會發出人生苦短的感慨。其實,人之為人,就應該體驗和感悟人生的整個過程和這個過程中無情或有情的每一個細節,人就這么一生,生命就這么一次,只有把握生命的瞬間,才能獲得人生的永恒。
生活有時總不那么令人滿意,如果人生一味地去追求完美,也許會患得患失,少了做人的樂趣。但是做人換種方式來對待生活,自己給自己一點安慰,以感恩的心情來生活,也許我們會快樂得多。
總而言之就要學會知足,學會隨遇而安。知足、隨遇而安就是幸福。我們和有錢、有勢、有權的人一樣,都是人。因為都是人,就沒有必要仰人鼻息,笑臉求人!生活畢竟不是演戲,無須用太多的脂粉去涂抹自己,無須戴上“面具”去逢場作戲!想笑就笑,想唱就唱,掙多掙少都心地坦然,活得樸素自然,活得坦坦蕩蕩。這就是舒心,這就是快樂,這就是寬慰,這就是瀟灑。
有開闊心境的人,不要自私又固執。
每一個人的固執怎么會同時面對自己,但往往事實就是這樣,讓你在不知不覺中不知道怎樣面對別人,面對自己。實際上這又是你心中的固執在作怪,當你的思想有了改變,你感受到的一切外部事件都會隨著你的改變而改變。很自然的,當你不能完全接受別人的意見時,你就會開始固執己見,聽不進可吸納的意見,不能正視事情的本源,你會認為別人都在針對你而固執己見。這時你就失去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機會。
固執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有時是別人的錯誤,不妨去心甘情愿地與他溝通,嘗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有時是人的錯誤,由于想推卸責任而去指責別人,沒說的,你應該道歉;工作中,承諾去理解并尊重對方的工作模式,在此基礎上,共同創建新的合作關系。
人生的生活豐富多彩,人生的世界紛繁復雜,所以煩惱會更多,壓力會更大。人們心中的積怨很多,但歸根結底,都是由于人們的固執己見造成的。不要說自己受過教育、素質高、對人很寬厚,那只是片面的表象,實際上每個人都會有固執的一面,而且一旦固執起來會很難改變。可你怎樣知道自己的固執呢?不妨對照問題來一次對固執己見的診斷。
有開闊心境的人,不要給己加壓力。
生活中,心累通常是人為地在自己的思想上加壓造成的。許多方面凡事太在意了,太在意同事間的小摩擦,太在意家人一時的賭氣。人生總會有煩心事,睜開兩眼歷歷在目,閉上雙眸空無一物,倘若凡事都記取,必定不堪重負。
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記性太好。該記的,不該記的都會留在記憶里。而人又時常記住了應該忘掉的事情,忘掉了應該記住的事情。為什么有人說傻瓜可愛、可笑,由于他忘記了人們對他的嘲笑與冷漠,忘記了人世間的恩恩怨怨,忘記了世俗的功名利祿,忘記了這個世界的一切,所以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為所欲為地快樂著,傻傻的笑著。
所以人們寧愿讓自己不快樂,也不愿意往做傻瓜。假如可以記住應該記住的,忘記應該忘記的。或者是忘掉從前,把天天都能當成一個新的開始,那該有多好。可是,說起來輕易,做起來卻是那么的難。
人之所以會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心,不要經常覺得自己很不幸,實在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明知道有些理想永遠無法實現,有些題目永遠沒有答案,有些故事永遠沒有結局,有些人永遠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還是會在苦苦地追求著,等待著,幻想著。
有開闊心境的人,不要盲目去攀比。
心態是自己的,自己要想辦法去維護,去調整。千萬不能指望別人給你制造快樂,從別人的幫助中獲取快樂只是一時的,而不會長久。只有用心去解讀生活,里面的樂趣才會像那些漫山遍野爛漫的小花,你不時會聞到撲鼻的芳香。如果你的內心是一團火,就能釋放出光和熱。如果你的內心是一塊冰,即便融化了也是零度。
有的人,對現在的一些事看不慣,開腔就是當初如何,好像現在都不對,當初才正確,其實不少是偏見,老眼光看問題,跟不上時代步伐,看不到現在美好的東西,還使自己不愉快。
在你沒有鞋的時候,你想想還有沒有腳的,你就會知足,會感到幸福。看到那些病的、傷的、殘的,看到和我們同齡人,有拄著拐棍的,還有坐著輪椅的,他們何嘗不想健康的生活,他們最大的心愿可能是和正常人一樣活著。
如果能以平和心態看問題,從總體上講,大多數退休老人的生活條件還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眼前亟需關注的并不是待遇問題,首先應是自身的健康,有了健康身體就有了一切,沒有身體健康將會失去一切。老年人要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知足常樂,達觀快樂,重新確立生活信念,這對自身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反之,你好高騖遠,永遠都不滿足。看到比你有錢的你也不平衡,看到比你有才的你也不平衡,那樣健康幸福就會遠離你的身邊,甚至不平衡的心態會奪去你的生命。 *內容來源:文摘網 |